文学院是西安文理学院办学历史最长的文科院系之一。自1990年开办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以来,我们薪火相传,砥砺前行。“取精用弘,学优行范”是我们的院训,业精技熟,博约用广,是我们三十余载办学传统的积淀与凝练。先后有师长泰、廉文瀓、王仲生、贺信民等多位著名学者在此任教,名师大家的言传身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广告学、戏剧影视文学5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233人。我们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院教职员工74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高级职称占比49%;现有博士、博士后2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26人,硕士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比为76%。我们还有省级“三秦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标兵5人。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我们人才培养的保障,亦是我们继承传统开创未来的力量。
我们的人才培养注重“人文+专业+技能”的结合,通过打造专业特色,搭建产学研、校政企合作平台以形成立体式的人才培养网络,为地区基础教育、政府企业、文化传媒、影视制作、国际教育等部门行业培养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汉语言文学是我们的优势专业,先后获批为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拥有一支国际化的教学团队,是陕西省首个实现海外实习全覆盖的专业。秘书学、广告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主动面对5G新媒体时代的需要,建立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通过“学校-政府-企业”间良好的互动,创设真实的实践环境,实现教学与职场的无缝对接。我们综合搭建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语委普通话测试站、开怀创意写作工坊、影视云端后期制作中心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我们同样具有扎实的科研实力,拥有中国古代文学省级重点学科、文艺学市级重点学科、中国王维研究会、校级国学研究所。依托这些学科科研平台,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6项、省市级项目共46项、横向项目14项,出版专著25部,专利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篇,其中权威和核心期刊共87篇,获省市级科研一、二、三等奖共9项。主持省、市和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共31项,出版教材5部,获得省、市和校级教改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共12项。
多年辛勤耕耘,数度春秋劳作。我们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为地区基础教育、文化传媒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做出了贡献。涌现出一批杰出校友,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著名摄影家柏雨果、西安外事学院董事长黄藤、西安知名媒体创作人王乐涛等。近年来,学院生源质量逐年提升,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学生在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80余项;完成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余项,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优秀奖3项;校园话剧《窦娥冤·等待戈多》在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国际戏剧节陕西赛区获“最佳编剧”,《冯从吾》在第十六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上获“优胜奖”和“评审特别奖”;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红色赛道铜奖,是学校首次获得的红色赛道省级奖项。通过我们搭建的教学科研平台,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极大的锻炼,社会的认可度逐渐提高,学院影响力日益增强。
我们也放眼世界,积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韩国、泰国、日本、加拿大、美国、阿尔巴尼亚等国互派师生访学、留学共计280余人次,并建立了多个海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项目,共招收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230余人次。学院连续承办了四届国际大学生夏令营,累计接收营员260余人次。
按照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城市大学的目标,学院坚持服务地方、开放办学,以培养应用型新文科人才为目标、以学生能力养成为中心,与地方深度融合,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为地方发展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文章经国业,不朽盛世篇。我们期待与海内外的莘莘学子和有志才俊一起,开创属于我们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