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特色活动 --> 正文

积极发展和培养学生社团为学生素质拓展搭建平台

发布日期:2009-04-10 00:00:00      作者:文学院     分享到:
近年来,在大学校园里活跃开展活动的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在成为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就是学生的各种社团活动。目前,学生社团作为培养同学们兴趣爱好,繁荣校园文化生活的第二课堂,正成为学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参与学校各项文化活动,延伸自己的求知领域,扩大交友范围的一种重要方式。各个社团以自己独有的专业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及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吸引了广大学生积参与其中,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学生社团大多是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成立并开展活动的。如温州大学商学院茶道协会,通过对茶道文化的学习、研讨并模拟各种商务礼仪及商务谈判活动。南京大学的天文爱好者协会,数百名会员秉承“把天文学带给大众”的宗旨,通过各种活动,向广大同学普及天文学知识,协会通过每年对太阳、月球、各大行星及大型流星的观测活动让同学亲身体验天文观测的乐趣,同时邀请名家,从天文爱好者到天文院士交流观测经验,畅谈研究历程,向自己的专业化方向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高校的学生社团数以万计,他们在学生素质教育及校园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同样,在我们文学院也有一批学生社团,这些社团虽然成立时间短,但却在同学中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前年成立的文学院村庄文学社,结合文学专业特色,开展各种文学沙龙活动,邀请了《激情燃烧的岁月》的作者石钟山等一批知名作家来学院与文学爱好者座谈等活动,并先后出版了《影响》、《文采》、《下一页》等文学社团刊物,均发表文学院学生的原创文学作品。部分小说还拍摄了DV片,如《村子·朝西》、《气球》等,还专门召开了“文学院村庄文学社DV作品展暨座谈会”。社刊 《下一页》发表学生作品数百篇,深受学生的喜爱,在陕西高校社团中有很大的影响,极大的锻炼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社团前期毕业的学生在各大报刊社及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06年11月份成立的文学院“三字一画”协会,开展大型活动两次,在今年陕西省首届“朝翔杯”西安高校联合校园文化大赛书画组获优秀组织奖,参加学生近40名,李臻等5名同学分别荣获二、三等奖。
文学院的以戏剧影视为专业基础成立的“新空气剧社”,同学们编导的话剧《天方夜谭》赴京演出荣获中国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奖,并逐渐涌现出一批新人,新作。文学院学生自发成立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文学院服务队在“三下乡”,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大学生进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秉承“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的宗旨,开展了大量的有益于身心健康,启迪心灵的活动。他们利用“五.一”长假赴秦巴山区开展扶贫献爱心的活动,使参加活动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所以社团活动是青年学生喜爱的一种组织,也成为展示自己青春才华的广阔舞台,如何加强和引导学生社团向健康正规的方向发展,我认为根据社团性质及分类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和引导:
1、学生社团导师制措施:
社团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是群英会聚的殿堂,来自各个不同地区的学生。学习各种不同的广博知识,必须要有尽心尽责的辅导老师,学生社团一般是学生自发组织的,需要各部门老师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并应由一名专业老师负责审批和管理,还要不断总结活动经验,以利于其健康地开展活动。必要时导师还可以与相联系的社会各团体挂钩、交流,以便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2、大力支持理论学习型社团:
理论学习型社团在校园里主要有思想性、学术性、心理性等,这类社团如果没有老师辅助,一般很难开展工作,因为学生自身的理论水平十分有限。
3、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
这类社团一般成为理科类课外科技活动最受欢迎的社团,有位哲人说过:“头脑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种”大学生在课堂上用知识填充了头脑,点燃火种则需要开展积极的活动来强化自己的思维。因此,学校科技文化社团需要我们的热情鼓励。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把科学家划分为三个类型,功利型,爱好型,信念型,且认为受到各种鼓励而从事科学事业的人是多数,他们会有成就和贡献,但一般不会太大;而出于自己的爱好和才华而进行科学研究的人少一些,但他们超出世俗的功利,往往有较大的成就;而最能开拓新的领域,获及全新发现的科学家是少数对科学事业怀有虔诚信念和献身的人。因此重点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关键是要热情鼓励学生的信念。
4、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
兴趣和爱好是一个人成功的最好的老师,年轻人成功的要素之一是好奇心和兴趣。兴趣驱动我们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好奇心则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对兴趣、爱好加之以正确地引导,则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社团正是爱好和兴趣一致的同学的集合,他们志同道合更容易成为道友,也更易出成绩。
5、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
公益性社团一般是由青年志愿者组成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对大学生在新形势下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再认识,要求大学生走出象牙塔,全面地承担起时代赋予大学的教育责任、学术责任担起既要服务社会又要引导社会前进的责任。这种社团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的使命观和责任感,在德育教育中起到很好的带领作用,通过倡导社会公益性社团能够带动学校的育人为本的教育。
总之,社团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学生学校生活和社会实践的重要链条和中间环节,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对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文明,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任何一所大学都必须担负引领文化的社会责任。
作者简介:马伟(1968—),男,陕西周至人,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高级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