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9日下午,现任省政协常委、文教委员会主任、陕西文学基金会理事长、陕西省作协文学翻译专业委员会主任雷涛应邀来到文学院,在明德楼演播厅做了一场题为“新时期陕西文学重镇的重与轻”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唐健君教授主持,文学院近两百余名师生参与。
雷涛主任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历任陕西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西安电影制片厂常务副厂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著有《走近阿尔卑斯山》、《文心鳞爪》、《心迹墨痕》等著作,2010年获俄罗斯“契诃夫文学奖”和“伟大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勋章。
在讲座中,雷涛主任从自己的工作与创作经历出发,谈到自己对文学的读解,他认为文学是一个民族灵魂的秘史。他由文学谈到人生,谈到社会,将新中国的文学发展分为两大时期:一是1949年到1978年,二是1978年以后。作为长达十三年的文学陕军的“掌门人”,他对新时期中国文学的一方重镇陕西文学的“重”与“轻”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做了十分精彩而深刻的讲述和分析。陕西文学的“重”是指陕西在新时期涌现的作家数量多、获奖多、影响大;陕西的作家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和创作理念,坚持“三贴近”的创作原则,这主要是受革命文化的影响;农村题材的写作是陕西作家的创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亮点;陕西文学批评队伍比较齐整;陕西文学创作的队伍比较团结和谐。
作为陕西文坛和文教工作的领导者,雷涛主任从中国当代文学和世界文学发展的高度,也清晰地看到并分析了陕西文学的“轻”,一是从文学题材来看,城市题材、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较少,历史题材、少儿题材的作品也不够;二是从文学的文化类型来看,对以民间民俗为主的文学创作却重视不够;三是文学的创作主体来看,存在着一些作家的阅读量较少、创作心态浮躁等问题。雷主任以辩证的眼光,强调重与轻是一对矛盾,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轻是次要方面,而且也有从轻到重的转换关系,他指出文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同意“陕西文学断代”的观点。
在讲座中,雷主任对同学们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建议同学们除了关注陕西的一流大家外,也可以选一些小题目。如陕西的知青写作,陕西的残疾人写作,也可从文学的角度研究吴宓等几个陕西人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讲座后,雷涛主任和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他精深的修养、广阔的视野和精彩的回答,激起了阵阵掌声,他告诫同学们文学道路是一条异常艰辛的小道,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迎来文学路上光明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