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报道

徐可为校长在文学院调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情况

发布日期:2014-03-12      作者:文学院     分享到:

徐可为校长在文学院调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情况时强调

做足专业特色 开创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35上午,为进一步宣传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争取我校进入转型发展试点行列,徐可为校长在党委宣传部部长张秦川、教务处处长魏奇的陪同下来到文学院,与文学院班子成员、教研室主任、专业主任等老师进行座谈,就文学院学科专业的转型发展、特别是就“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三对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座谈会上,梁瑜霞院长首先代表文学院拥护学校转型发展的决策,并在上学期末就已召开了院班子和教研室主任的专题讨论会。然后,梁院长就文学院学科专业的改革历程、发展现状和迎接转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举措等三个方面作了汇报,详细谈到:自我校升本以后,文学院一直在朝着应用型的要求、朝着拓宽就业渠道的方向进行不断的改革探索,从一个本科专业发展为五个本科专业,并展开专业硕士的申报,通过两次转型改革,四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形成了学科-专业-课程-团队的相互支撑共赢的局面,先后获得了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省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以及校级重点学科、精品课、优秀课等项目的建设支持。当前在我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下,文学院又一次面临着新的挑战,各专业有共性的问题,也有个性的问题。特别是在“三对接”方面的落实和展开方面,就班子共识、教师宣传、学生问卷、外出调研、双师培训、专业布局、课程调整、场地规划等初步的做法和想法以及具体问题作了汇报。许力、唐健君、高萍、闵敏、刘惠丽、李曜良、马娜等老师结合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中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硕士申报、师资队伍、实习基地、设备条件、就业问题等内容畅所欲言,提问探讨,徐校长、魏处长不时插话询问、指导和讨论。座谈会气氛热烈,从上午九点一直开到中午一点,仍意犹未尽。

魏奇处长谈到:之所以首次调研选择在文学院,是因为作为学校的老牌院系,文学院转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学校所面临问题的一个缩影,文学院传统悠久、成绩突出,反过来讲,也就意味着文学院在转型发展的改革中负荷更重,对接更难,压力更大,因此,要下决心,花力气,想办法,争取在新的改革中取得突破。

徐可为校长充分肯定了文学院在“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中取得的成绩,着重指出:要进一步准确认识和把握高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坚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树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理念,转型发展将对我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改革现在进入到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攻坚期突出了一个“难”字,深水区突出了一个“险”,不管是“难”还是“险”,都必须面对,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特别是在“三对接”方面要大胆探索和实践,找到对接的长效机制和有效方式。在专业建设上,文学院要调整专业结构,整合资源,加强校地结合、校企结合,再提炼专业特色,做足专业特色,构建优势专业,形成品牌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师范做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开放式”步子要加大,秘书学、广告学、影视学专业在与产业、行业的对接上要加强。在师资建设上,要解决“三对接”的队伍问题,有两条途径,一是内部调整,落实二级管理,强化竞争机制,竞聘上岗;二是外部合作,加强校地校企对接,探索合作机制,互利双赢。在对接对象上,要深入调研,认真遴选,明确目标,积极洽谈,确保有效,一个专业可以在一个行业、产业中,先选准一、两个单位或企业,按照社会需求、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的要求,共同摸索出一套培养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应型人才的对接机制与合作方式。在设施条件上,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集成度和利用率,改善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场地条件,完善实验教学条件,规范实验室建设、管理和评估制度,加强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总之,转型发展所要求的“三对接”,不是一般性的修修补补的问题,而是系统性的学校体制、机制和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的问题,转型发展很难,但是必须要做。

首次调研结束后,校领导还将陆续对二级学院进行为期两周的调研,深入了解,全面动员,完善学校顶层设计,扎实准备,积极行动,争取在向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转型发展中取得突破,开创我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