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南京大学文学院周安华教授莅临我校做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13-11-25      作者:文学院     分享到:

1120晚,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导周安华教授在我校明德楼D区演播厅进行了主题为《作者视界中的姜文与姜文电影》的讲座,这是我校“文理大讲堂”和文学院“第二届学术活动月”的系列报告之一,学校宣传部张秦川部长和文学院师生三百余人聆听了讲座。

周安华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戏剧影视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电视艺术理论与创作研究、影视批评研究、戏剧形态学、中国现当代戏剧史论等。教授是是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话剧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Institute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s会员、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会长等。周安华教授曾在《文学评论丛刊》、《戏剧艺术》、《社会科学战线》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在海外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近十种,曾获中国话剧文学研究优秀著作奖等多项奖励。先后主持国家、省市社科研究项目和海外项目10项。

周安华教授讲座中,从当代影坛的“姜文现象”切入,对姜文的“演而优则导”的导演生涯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1994年到201017年间,作为导演的姜文只拍了《阳光灿烂的日子》(1995)、《鬼子来了》(1999)、《太阳照常升起》(2007)、《让子弹飞》(2010)四部电影,作品不多,但姜文不重复自己,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作者性质。一般而言,人们认为电影是综合艺术,是集体创作,但是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电影手册》派”代表人物特吕弗、戈达尔等人提出的“作者论电影理念认为:导演才应该是电影的真正作者,甚至是唯一的作者。教授认为就电影艺术的创作而言,“作者论”是现代电影一种重要的美学观念,它强调和凸显的是电影创造的独特风格和个性,“作者”比“导演”要求更高。

周安华教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姜文电影的“作者性”进行了分析:以个性化视角对人性进行执着地审视;用象征和隐喻触碰心灵;精粹选择和把握人物;独出心裁的叙事风格。每讲一个方面,就结合姜文执导的一部或几部影片的视频片段加以细读,指出姜文所执导的每一个故事,他都亲自参与改编,留下了他自己的思想“签名”。姜文善于将个人记忆注入影片,善于将内在情绪与生命质感给予富有个性的画面表达,四部电影展现出了对成长的探寻和对人性的关注与思考,对不同语境下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还原和张扬,以独特的叙事风格,构建了自己的影像世界。教授特别对姜文电影独特的叙事个性,从“自述的真实与虚构”、“历史的颠覆与反讽”、“模糊叙事与晦涩趣味”、“色彩鲜明,镜头精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分析,正是因为这些个性化的、充满张力的创作,才让他的电影十分有新意。姜文以他的作品彰显了他的艺术价值,他拒绝平庸,拒绝世俗,拒绝没有个性,姜文所拍摄的“有劲儿”的电影对发展中的中国电影具有巨大的影响和作用。最后,教授还介绍了姜文在不同阶段的成长与他“作者”电影创作的联系,并指出了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对姜文电影的影响。大家在一个接一个的文本细读的视听盛宴中,加深了对电影的认识和对报告主题的理解。

在主题讲座之后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向周教授请教了如何在专业层面上学习戏剧影视文学等问题,教授给予了热情洋溢的鼓励和细致入微的回答,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讲座顺利结束。通过对姜文作品再次读解,让文学院师生认识到了个性与创新的重要性;学生们也表示在今后的影视欣赏中,要多多摄取影视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感情和思想精华,仔细研读和品味其中的独特性质和艺术价值,以便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涵与意义。